网上有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评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要正确评价这场运动,首先要弄清发起这场运动的主观原因及客观效果。如上所述,这场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这在当时国内经济残破,外则日寇侵逼,中日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的确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它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据刘大钧《国民所得》一书估计,国民生产毛值,1934至1936年分别为213、237、259亿元。其次,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项目,都是直接为战争做准备的。国民党五大通过的《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从事经济建设,迅速完成重工业,其目的是“使战时工业能以动员,以供临时需要”。这次大会通过的《请兴筑滇省通江通海通缅铁道以应国防需要而辟经济泉源案》中更明确指出,在此“中日战祸一触即发之秋,沿江沿海随时有被封锁之虞。交通系国防至巨,为适应国防需要……确有及时兴筑通江通海通缅铁道之必要”。资源委员会所办各厂矿,也主要是为国防做准备,厂矿的分布均远离海口。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完全是出于国防的考虑。即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资源委员会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而为一般民族资本家所不愿问津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大量投资于西北、西南等内地落后省份,这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和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的极不平衡的产业布局都起了积极作用。这场经济建设运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例如浙赣线通车后,“东西战场之军队辎重,得随军事形势之转移,自由行动。”徐州会战时,将南方军队调至江北,徐州沦陷后,又调回南方保卫武汉……除军运之外,该路对沦陷区各路机车车辆之撤退,工商物资之疏散,难民之迁移后方等抗日事宜,俱尽最大之努力。
关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评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恨山]投稿,不代表可乏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knfrlk.cn/kf/42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可乏号的签约作者“恨山”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评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要正确...
文章不错《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评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