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网上有关“湖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湖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06年湖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认真执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国务院两个28号文件的有关精神,有力地规范和加强了全省国土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转变。

2006年,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取得以下进展: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一定进展,新发现矿产地6处;②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关系,连续 8 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③2006 年末全省实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 025 838.73 公顷,比国家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面积多16 738.73 公顷;④圆满完成“移土培肥”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取土及覆土培肥量219万平方米,取土面积906公顷,总投资1.58亿元;⑤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积极申报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7个,经审查正式确定6个;⑥完成《湖北省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并报省政府审批;⑦初步完成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图件及数据制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等工作;⑧初步完成全省500 个示范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任务;⑨创新土地利用计划台账管理办法,将计划管理台账与用地审批批文挂钩,加强对计划执行的监督和检查;⑩完成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石油、省高速公路和国家、省重点工程等国有大、中型改制企业的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启动了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并配套编制《湖北省鄂西宁乡式铁矿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湖北省岩盐、卤水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湖北省水泥用灰岩、石膏矿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等3 个优势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完成《湖北省地质勘查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国土资源部初审;?完成《2006~2015 年湖北省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规划》和全省磷矿资源整合方案编制工作;?矿产资源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整顿规范第一阶段工作通过国家9 部委检查验收;?开展15 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和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项目经费共计300 万元;?成功预报21 起地质灾害,避免人员伤亡916 人,避免财产损失2 653 万元;?开展三峡库区3 期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项目80 个,概算投资5.498 亿元;?三峡库区3 期搬迁避让137 处9 738 人,库岸15 处1 070 人,另外,经各县(区)申报,新增搬迁避让应急项目12 个。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据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湖北省主要地类情况见表1。与2005年相比,耕地净减少9798.14公顷;园地净增加268.90公顷;林地净增加2648.60公顷;牧草地净减少73.70公顷;其他农用地净增加4844.96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净增加7584.20 公顷;交通用地净增加2752.15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净增加391.61公顷;未利用地净减少7086.32公顷,其他土地净减少1536.17公顷。各地类构成见图1。

表1 200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图1 200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2006年年初,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025838.73公顷(其中耕地3929015.98公顷),年内实际减少365.37公顷(全部为建设占用),年内实际补划441.20公顷(其他农用地调整158.86公顷,整理复垦开发增加57.3公顷),年末面积4025914.56公顷(其中耕地3929089.15公顷)。

据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末全省耕地总量6998.05万亩,继续呈递减态势,较年初7012.75万亩净减少14.70万亩。

全年减少耕地28.81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1.30万亩,比2005年增加了3.70万亩;生态退耕4.91万亩,比2005年减少了14.29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1.53万亩,比2005年减少了33.78万亩;灾毁耕地0.18万亩,比2005年减少了7.25万亩。2006年全省共增加耕地14.11万亩,其中开发未利用土地7.15万亩,复垦废弃地1.12万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4.00万亩,农业结构调整转为耕地0.45万亩,其他地类变为耕地1.02万亩。2006年全省耕地净减少14.70万亩(图2)。

2006年全省继续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占用耕地11.30万亩,但全省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12.27万亩,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后盈余0.97万亩。

图2 2000~2006年全省耕地增减变化

2.建设用地审批

2006年全年审批建设用地15657.46公顷(其中农用地13287.42公顷,耕地 8833.50 公顷),较上年增加了5298.28公顷。其中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4706.91公顷,其中农用地3868.90公顷,耕地2185.42公顷;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 10950.55 公顷,其中,农用地9418.79公顷,耕地6648.08公顷。按建设用地用途构成,分批次建设用地10406.69公顷(其中,商服用地124.04公顷,工矿仓储用地 5358.92 公顷,公用设施用地232.94公顷,公共建筑用地490.47公顷,住宅用地 4151.96 公顷),单独选址建设用地5250.76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2872.95公顷,水利设施用地75.41公顷)。

2006年全省经省级政府批准征用农用地11915.47公顷,其中耕地8024.82公顷,征地总费用477557.38万元,安置农业人口255647人。征用农用地较多的市有武汉、宜昌,征用面积分别为2011.47公顷、1060.16公顷。

3.土地开发整理

2006年共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1228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321个(国家级3个、省级48个、市级144个、县级126个),土地复垦项目245个(省级27个、市级153个、县级65个),土地开发项目662个(国家级1个、省级61个、市级352个、县级248个),共增加土地面积14975.30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9364.07公顷,耕地 9082.83 公顷,建设用地242.57公顷),总投资额46838.11万元(表2)。与2005年相比,2006年湖北省农用地增加面积主要集中在土地复垦方面。

表2 2005~2006年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全省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种类较齐全,资源禀赋居全国中游,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矿产丰富,资源分布广泛,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度较高,区域特色明显,但矿床规模偏小,能源等支柱性矿产短缺,共、伴生矿床多,贫矿难采选矿多,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截至2006年,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中,具有资源优势、开发条件好、市场前景广阔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为磷、盐、石膏、芒硝、铜矿、水泥用灰岩、铁矿、玻璃用硅质原料矿产。此外,金、银、钒、锰、石墨、饰面石材、冶金辅助原料类矿产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表3)。高磷赤铁矿虽然探明资源储量巨大,但由于其脱磷技术尚不够成熟,开发成本较高,无法进行规模化开采,因此,目前除几个大型矿山企业在进行脱磷试验和个别小矿山进行零星开采用作水泥配料外,其他的均未进行开发利用。

表3 湖北省主要矿产资源储量

续表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全省地质勘查共投入地勘费5694.92万元(中央财政拨款1200万元),其中,煤矿1271.92万元,地热180万元,金矿334.06万元,铜矿429万元,铁矿441.4万元,铅锌矿644万元,锰矿25万元,钒矿120万元,岩盐560万元,磷矿660万元,溶剂用石灰岩110万元,水泥用灰岩40万元,其他矿种364万元。地质勘查工作有所加强,商业性勘查趋向活跃,地勘企事业投入3684.92万元,占全年勘查投入的64.71%。

(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情况

根据矿山年报数据统计,2006年湖北省各类矿山企业4949家,比2005年的5088家减少了139家;工业总产值1147067.05万元,比2005年的933185.43万元增加了22.92%;矿产品销售收入1005927.04万元,比2005年的868828.15万元增加了15.78%;利润总额132369.23万元,较2005年的83318.12万元增加了58.87%,增长幅度较大;从事矿业活动人数为194458人,较2005年的222577人减少了28119人。

根据矿山年报数据分析,2006年全省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矿产品价格的上扬,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矿业市场的快速发展。2006年本省的主导矿产,如磷矿、煤、铁、金、铜等矿产品的销售价格继续上扬,尤其是磷矿、煤矿、铁矿价格增长幅度较大,另外,由于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部分产能低下、生产设备差、技术条件落后矿山逐步关闭,新上矿山设备和技术比较先进、与之配套的采选冶加工技术提高了矿产品附加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销售收入,利润随之增大。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土地市场规范化建设和土地市场制度建设:①为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行为,盘活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施行;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规范土地市场建设,加强建设用地供地管理,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与考核试点工作;③严格执行《湖北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把控制指标与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标准结合起来,使现有的管理指标在建设项目预审和供地审批环节逐步落实;④会同省公安厅、监察厅、省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加强协调配合的暂行规定》;制定了《执法监察动态巡查》、《重大违法案件专项报告挂牌督办》、《执法监察过错责任追究》等四项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办案质量评查活动,对各地国土资源办案行为进行了规范;⑤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国家限制和禁止供地目录,调控土地供应结构;⑥做好企业改制中的土地资产处置工作,为14家中央在鄂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改制提供土地资产处置和土地估价备案服务。

2.土地一级市场

2006年,全省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9634.06公顷,其中,依法出让供地7830.92公顷,占供地总量的81.28%;协议出让供地5398.28公顷,占出让供地总量的56.03%。全年土地成交价额271.74亿元,纯收益96.26亿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供地面积 2432.64 公顷,成交价款179.74亿元,纯收益65.84亿元。按招拍挂出让的土地用途构成,住房用地占招拍挂出让总量的66.51%,商服用地占26.27%,工矿仓储用地占6.00%。

3.土地二级市场

2006年,全省土地转让宗数13645宗,转让面积6707.70公顷,转让金额40.39亿元;土地出租宗数7794宗,出租面积197.33公顷,出租金额2832.40万元;土地抵押宗数7329宗,抵押面积8336.45公顷,抵押价款481.91亿元,贷款金额260.56亿元。

与2005年度相比,土地转让、出租和抵押宗数,转让、抵押金额,以及抵押面积有所增加,土地转让面积和抵押贷款大幅增加,但出租面积和金额有所减少。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情况详见表4。

表4 2005~2006年湖北省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情况

2006年,全省土地转让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的为工矿仓储用地,面积5790.94公顷(占86.33%),其次为住宅用地,面积611.99公顷(占9.12%);转让金所占比例较大的为工矿仓储用地,转让金额160527.75万元(占39.74%),其次为住宅用地,转让金额152759.94(占37.82%)。土地转让的用途构成情况详见表5。

表5 2006年湖北省土地转让用途构成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6年是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第二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进一步好转,省厅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严格矿业权管理:①研究起草了《关于规范矿业权审批权限的通知》、《关于规范矿业权申报审批登记程序的暂行规定》、《关于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调整了矿业权审批权限,统一了申报审批程序,规范了矿业权出让方式;②制定并下发了《湖北省矿业权规划审查细则》,严格矿业权规划准入,从源头把关,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③组织编制了全省磷矿资源整合方案和全省煤矿资源勘查开采专项规划,指导有关市、县编制市、县两级磷矿资源整合方案;④国家三部委关于矿业权价款收益分配办法出台后,在省内配套实施办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暂缓了所有矿业权有偿出让和有偿化处置工作,以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6年探矿权出让36宗,合同金额5184.95万元。其中,煤矿15宗,1877.88万元;硫铁矿3宗,214.31万元;磷矿2宗,771.59万元。

2006年采矿权共出让1865宗,出让金额14987.37万元。其中,拍卖出让13宗,出让金额63.00万元;挂牌出让101宗,出让金额955.75万元。招、拍、挂的宗数、金额分别占总数的6.11%和6.80%。主要涉及矿种为煤(21宗)、方解石(35宗)、水泥用灰岩(20宗)、建筑石料用灰岩(781宗)、制灰用灰岩(24宗)、建筑用白云岩(23宗)、建筑用砂(68宗)、砖瓦用粘土(437宗)、花岗岩(66宗)、建筑用花岗岩(87宗)、建筑用大理石(32宗)等。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6年探矿权转让共24宗,价款26788.37万元。其中,铜矿8宗,1052.83万元;铁矿6宗,281.17万元;磷矿3宗,23596.62万元;金矿3宗,534.00万元;岩盐2宗,543.75万元;水泥用灰岩 1宗,680.00万元;高岭土1宗,100.00万元。

2006年,采矿权转让12宗,价款2082.52万元。其中,煤矿4宗,295.90万元;磷矿6宗,1619.93万元;铁矿2宗,166.69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3146件(历年隐漏785件,2006年发生2361件),涉及土地面积2712.64公顷(耕地1393.68公顷)。2006年立案2965件,结案 2646 件(含部分2005年未结案件),结案率约90%。土地违法案件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14.67%,通过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共收回土地面积188.44公顷,拆除建筑物57749.38万平方米,没收建筑物20930.45平方米,罚款5631.31万元。动态巡查制止土地违法行为2242件,涉及土地面积1070亩(耕地512亩),挽回经济损失2294.50万元。

2.矿产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矿产违法案件249件。按矿产违法案件主体划分:企事业单位64件,集体违法案件40件,个人违法案件145件(占全年矿产违法案件的58.23%);全年共处理矿产违法案件230件。其中,无证开采181件,占全年矿产违法案件的78.70%,越界开采32件,非法转让采矿权4件,其他13件。

在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过程中,全省处理有关违法责任人57人。其中,行政处分19人,党纪处分29人,16人受到刑事处罚。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6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行政复议共32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共27件,占申请总数的84.38%。其中,省厅收到行政复议共5件(受理4件),占申请总数的15.63%;市(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行政复议共27件(受理23件),占申请总数的84.38%。

2006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共审理行政复议案件39件(含2005年未审结的7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32件,结案率82.05%。其中,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占多数,有20件,维持率为62.50%;申请人撤回申请的有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5.63%;复议机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有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5.63%。此外,2006年受理的32件行政复议案件全部审结。

从2006年的行政复议案件来看,全省行政复议主要有以下特点:①申请复议的总数和受理的案件较去年大幅减少;②申请行政复议案件中因行政处罚引起的虽然比2005年少3件,但占案件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③申请复议案件无行政收费和行政强制引起的行政复议,不作为的行为引起的行政复议为2件;④处理方式多样,仍以维持占主要,撤销和撤回申请的行政行为虽然数量与2005年持平,但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1.管理机构与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与培训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从业人员5403人,其中,大本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 4222 人,比2005年增加了169人,占总数的78.14%,较2005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另外,全省乡级国土资源所1099个,人员9650人,比2005年减少了754人,其中,专职 9300 人,兼职350人。人员知识结构构成总体特点是:随着管理机构级别下降,从业人员学历平均水平同步降低。详见表6。

表6 2006年湖北省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表

2006年,湖北省国土资源系统接受培训及学历教育人数分别为2200人和836人。

2.经费来源与使用情况

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基本经费实行属地化,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日常工作经费由财政根据预算编制人数按规定的预算标准进行核定,不足部分一般由预算外资金弥补;专项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专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专项收入等。其使用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并于每年定期制定下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每月限期制定下月资金使用计划,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其实行监督管理。

七、问题和建议

1.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经费不足,体制不顺,职能没有完全到位

部分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未设置矿政管理科室,相应的管理职能未到位;部分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定人员编制过紧,预算经费不足,运转困难,特别是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无法实行专人负责制,极大地影响综合统计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建议组织开展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到位情况大检查,促进矿政管理和国土资源综合统计职能到位。

2.国土资源管理存在“执法难、难执法”的问题

应大力改革现行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尤其是土地监察体制。强化国土资源监督管理和部门间的联合执法,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推行大要案交叉查处办案的方法和措施。

3.国土资源监督体制不健全,监督难度较大

由于缺乏统一的、相对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制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和土地利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举报渠道单一或不畅通,致使现有的国土资源监督体系,特别是矿政监督体制不能适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后续监督,急需建立健全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效果评估机制。

4.规划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强化

虽然全省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但是,由于各地规划意识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规划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和指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特别是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未能延伸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规划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5.国土资源市场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①土地出让中协议出让多,招标拍卖少,土地资产显化程度不够;②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用过低,利润大,不能充分体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矿业活动中的违规操作现象比较严重,加之矿业活动监督体系不完善,查处难度较大;③现有《矿产资源法》不能适应矿业市场的发展,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矿政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过轻,约束力不强,严重阻碍了矿业权市场的有偿有序发展。

建议加大国土资源资产化管理力度,积极促进《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工作,颁布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比较明细的处罚措施,逐步完善国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同时,大力培育国土资源市场,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监督有偿举报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公示举报电话、举报渠道等,确保国土资源有序有偿、合理开发。

自然概况

七山二水一分田指的是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说明该地区位于山区。

即该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水面面积占总面积的20%,耕地面积只占到总面积的10%。说明该地区山地多,水面程度一般,而耕地缺乏,属于山多地少的多山地区,地理环境较差。

地区简介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

浙江陆域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0.4%,平原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丰富的雨热资源和复杂的地形,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鲜食玉米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全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形成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夏长冬短,四季宜耕,但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气候特征。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为 23.76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47%。东西最大跨距约 771 千米,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 634 千米。

(一)地质地貌

1. 地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濒太平洋构造带与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南岭构造带的中西段。在漫长的地质时代中,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形成沉积地层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质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发展历史可上溯到距今 16.7 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历经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乃至近代。

广西壮族自治区出露的岩石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沉积岩分布最广,遍及全自治区各县(市、区),其中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分布在桂中、桂西和桂西北,构成全国乃至世界上典型的岩溶地区之一,面积占全自治区的 88.00%。沉积岩在特定的沉积条件下,往往形成各种沉积矿产,某些质纯的沉积岩本身就是非金属矿产。岩浆岩也分布较广泛,主要位于桂东南、桂东北和桂北,面积占全自治区的 9.03%;形成时代多,有喜马拉雅期、燕山期、华力西-印支期、加里东期、四堡-雪峰期,岩类齐全。岩浆活动有利于成矿和矿质富集。变质岩仅见于桂北及桂东南局部地域,岩石种类简单,变质作用程度低,形成矿产较少,面积占全自治区的 2.97%。

在地球内部地质营力作用下,地壳及其岩石发生以褶皱和断裂为主的各种构造形变,形成隆起、凹陷及内陆盆地 3 种构造型式。褶皱和断裂非常发育,主要断裂或断裂带共 21 条,北偏东向、东北向和西北向断裂构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构造的基本框架。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古以来发生过构造运动共 19 次,主要的有四堡运动、广西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属造陆运动或褶皱运动。

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呈现周期性的起伏变化,显示相对平静和显著活跃相互交替的特点。一个地震活动周期为 360 ~ 400 年,其中,平静期为 160 ~ 200 年,活跃期约为 200 年。从 19世纪 50 年代以来地震资料看,4.75 级以上的地震平均约 5 年发生一次,但时间分布很不均匀,有时数十年一次,有时则连年发生。

在目前地震活动周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其相邻省份有两个主要中强地震区域,即平果—乐业—云南省富宁和灵山—容县—广东省廉江,约 69% 的 5 级以上地震和所有 6 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区域,现代仪器记录的微震也多在这两个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震分布是由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决定的,尤其与活动性断裂的分布有着内在联系。自治区的活动性断裂有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近南北向和近西向 6组,其中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为主,构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活动性断裂的“X”形格架。北东向断裂主要分布于桂东南,北西向断裂分布于桂西北,这两组断裂活动导致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一系列中强以上地震发生。近代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强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桂东南和桂西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活动的另一特点是小地震频度较高,中强以上地震较少,震源深度较浅,因此,地表破坏烈度相对较高,这种小震级高烈度的地震现象以河池市较为典型。

2. 地貌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体呈现出山地多、平原少的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其特征如下:

(1)盆地大小相杂。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萌渚岭,海拔一般为 1500 ~ 1800 米,2000 米上下的山峰也不少。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西部为桂西岩溶高原,海拔为 1000 米左右,高原之上有六韶山。西北部为金钟山、岑王老山、青龙山、东风岭,组成云贵高原的南缘,海拔为 1000 ~ 1500米。北部分布着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海拔为 1500 米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海拔多为 200 米以下的平原、盆地。因受中部弧形山脉(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都阳山、大明山、莲花山)的分隔,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区、武鸣县、南宁市区、玉林市区、荔浦县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 4 列,第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印度洋板块挤压迹象。山地以海拔 800 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23.50%;海拔为 400 ~ 800 米的低山次之,占总面积的 15.90%。桂东北猫儿山主峰海拔为 2141 米,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高峰,也是南岭最高峰。越城岭—猫儿山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走廊是中国三大走廊之一。

(3)丘陵错综(海拔为 200 ~ 400 米)。丘陵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10.30%,以高丘陵居多,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4)平原分布零散,规模不大。海拔为 200 米以下的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26.90%。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两类。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流沿岸,较大平原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浔江平原最大,面积达 63000 公顷 。

(5)喀斯特地貌广布,类型众多。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 37.80%,集中连片,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其岩溶地貌类型有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峰丛洼地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峰林谷地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和桂西南,孤峰平原主要分布在桂中及桂东南。

(二)气候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低纬度地区,四周多山,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南临热带海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各地年平均气温 16.50℃~ 23.10℃,等温线基本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北向南递增,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各地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33.70℃~ 42.20℃,历年最低气温为 -8.40℃~ 2.90℃。日平均气温≥ 10℃积温为 5000℃~ 8000℃,持续日数 240 ~ 330 天,是全国积温最高省份之一。无霜期长达 280 ~ 360 天,南部有些地方终年无霜。按平均气温< 10℃为冬季、> 22℃为夏季、10℃~ 22℃为春季的标准划分,梧州市、武宣县、来宾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百色市一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冬季长 1 ~ 3 个月,此线以南,冬季长不足 1 个月,丰富的热量资源,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熟制作物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均在 1080 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区为 1200 ~ 2000 毫米,是全国平均降水量 630 毫米的 1 倍多,降水最多的东兴市可达2840 毫米,降水最少的田阳县也有 1086 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在地域分布上以北部、南部、东部多,中部、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在季节分配上由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属湿润和半湿润气候。4 ~ 9 月为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 ~ 85%,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 月~次年 3 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 15% ~ 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各地年平均日照时数 1200 ~ 2200 小时,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除百色市南、北山区春季多于秋季外,其余地区是秋季多于春季。夏季,各地日照时数为 355 ~ 698 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 30% ~ 40%;冬季为185 ~ 380 小时,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 14% ~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受到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大风、冰雹、热带气旋和雷电的危害,其中以旱涝最突出。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划分,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但主要是春旱和秋旱。春旱的地域差异十分明显,出现频率由桂东北向桂西南逐渐增大。秋旱的地域差异也很明显,出现频率由桂西南向桂东北逐渐增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出现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暴雨往往是造成洪涝的主要原因(图 1-2 ~图 1-6)。

图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图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图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

图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蒸发量分布示意图

图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无霜期分布示意图

(三)土壤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花岗岩、紫色岩等的风化物以及少量第四纪红土、冲积物、沉积物等。其中,砂页岩类(包括砂、砾、页岩)风化物占56.15%,各地均有分布;石灰岩风化物占 13.23%,主要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和桂东北的岩溶地区;花岗岩风化物占 11.77%,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桂东北及南宁盆地北部昆仑关一带;紫色岩风化物占 5.31%;第四纪红土母质占 5.28%;其余为冲积物、沉积物、硅质岩风化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丰富。山谷、平原区多为冲积土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水稻土,主要的土种有潮沙泥田、黄泥田等;山间谷地冲田、低洼垌田多为各种冷浸田;丘陵区的山坡多为由地带性土壤发育而成的各种梯田、旱田和旱坡地,主要土种有壤土田、泥肉田、紫泥田、红壤土等;滨海区为海滨沙土田(地)和咸酸田;岩溶石山区为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泥土、石灰泥田、黑泥田、鸭屎田。在这些土壤中,以壤土田、泥肉田、潮沙泥田的生产性能较好,有机质较丰富,一般达 2% ~ 3%,土壤肥沃,产量也较高;各种冷浸田,水温低,土性冷,酸性;桂东北、桂中及桂西南大部分岩溶区的各种石灰性土,质地土壤黏重,通透性差,耕性不良,有机质含量低,有效磷、钾养分也较缺,易旱易涝;咸酸田含硫酸盐类致酸物质多,土壤酸性强,有毒物质多。桂西北、桂中和桂西南的大部分岩溶区、高寒山区以及滨海地区土质较差,耕作也比较粗放,农作物产量较低。桂东和桂南以及右江河谷平原土质好,农业生产水平高,农作物产量也较高。

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域广阔、气候多异、地貌复杂,土壤形成受地形、生物、气候因素及成土母质等因素影响,地带性差异明显,因此,可将其土壤划分为地带性土壤(显域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隐域性土壤)两大类。地带性土壤有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是石炭岩土、紫色土和水稻土。其分布规律如下:

(1)纬向地带性分布:在水平分布上,大约以北纬 23°30′为分界,以北地区大致为红壤分布带,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林红壤;以南至沿海地区为赤红壤分布带,主要为亚热带季雨林赤红壤和砖红壤;在南部沿海地区还有少量砖红壤分布。红壤受富铁铝化成土过程的影响,呈酸性,养分含量较少,但土层较厚,有机质量则因植被覆盖度不同而异,覆盖率高的有机质含量可达 3% ~ 5%,反之,可少于 1%;赤红壤和砖红壤受富铁铝化成土过程的影响更大,风化程度比红壤更彻底,养分含量更少,土壤黏重瘠瘦。

(2)垂直分布:在垂直分布上,自低至高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山地红黄壤,山地草甸土或山地矮林草甸土。山地红壤的植被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风化度较赤红壤和砖红壤低,土壤养分较多,但土层浅薄。

黄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垂直带谱性土壤,多分布在海拔 700 米以上。不同的基带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北部地区主要由红壤—黄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构成,南部地区主要由赤红壤—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粗骨土构成垂直带谱。桂西气候比较干燥,干湿季节明显,土壤垂直分布一般比东部高,例如西部的基带土壤为红壤,分布高度可达海拔 1300 米,其山地黄壤的分布下限也由东部的海拔 1400 米上升到 1850 米,并且一般不出现山地黄棕壤。

(3)非地带性土壤(隐域性土壤)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石灰岩土、紫色土和水稻土。其中,水稻土面积最大,广泛分布于冲积平原、沿海围田、山地丘陵宽谷、山涧盆地垌田及丘陵坡地梯田和窄谷冲田等,其中,桂东南多于桂西北,例如,玉林市、梧州市、南宁市、桂林市等地的水稻土占耕地的比例较大,均在 75% 左右,而百色市、河池市两地的水稻土占耕地的比例较小,分别为 42% 和 46%。石灰岩土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发育于碳酸盐岩类风化物,由于各地气候及成土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种类有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等。紫色土则发育于紫色砂岩和紫色砂页岩上,分布零星,面积不大。

(四)自然资源

1.水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低纬度区域,降雨量比较充沛,河流发育,水资源丰富,河流大多沿着地势呈倾斜面,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了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枝状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 5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986 条,总长度约 34000 千米,河网密度 0.14 千米 / 平方千米 ,分属珠江、长江、桂南沿海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水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流域面积为202424 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 85.20%,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 44.40%,其中,集雨面积 5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833 条,主干流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初称南盘江,经红水河段、黔江河段、浔江河段及西江河段,从梧州市出境经广东省入南海,全长 1239 千米。其中,红水河段 658 千米,河流比降大,滩多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而西江在广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郁江、柳江和桂江,其中以郁江为最大支流。长江水系分布于桂东北,流域面积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3.50%,集雨面积 5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30 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有湘江和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其中,湘江在兴安县附近通过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主要河流有南流江、钦江、防城河、茅岭江、北仑河等,流域面积 22900 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 9.70%,其中,最大河流为南流江,南流江、钦江、北仑河等均注入北部湾。粤西沿海诸河主流九州江发源于陆川县,经文地流入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 2300 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 0.97%,诸河有流程短、坡度陡的特点。那坡县境内的百都河属越南红河水系,经越南红河注入北部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流域面积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 0.60%。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地下河众多,有 433 条,其中长度超过 10 千米的有248 条,坡心河、地苏河等均自形成地下河水系。2007 年,全区年径流量 1221.20 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 2133 万千瓦。

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与广东省英罗港接壤;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其大陆海岸线约 1500 千米,岛屿岸线 461 千米。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海滩涂广大,面积达 1005 平方千米。0 ~ 20 米浅海广阔,面积达 6488 平方千米。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 129300 平方千米,东起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 2°,水深一般为 20 ~ 50 米,最深不超过 90 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有 697 个岛屿,总面积约 66.90 平方千米,其中最大的涠洲岛面积约 24.70 平方千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形特点大致呈西北高、东南低,四周为山地环绕的盆地,加上充足的降水形成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条件。全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 391.6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 248.70 亿立方米,其中,碳酸盐岩岩溶水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 61.50%,基岩裂隙水占 36.40%,松散岩类孔隙水占 1.40%。

2.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是各种植物和陆栖动物分布最集中的区域。自北至南分布着 3 个植被带,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带、北热带季节性林带,以热带和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特有树种较多,在分布上存在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差异。植被的纬度地带性变化,自南至北依次为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典型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经度、纬度地带性变化受雨量的东西变化的影响,东部为湿润常绿阔叶林,而西部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在暖性针叶林中也存在着东部湿润区为马尾松林,而西部半湿润区为细叶云南松所替代。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自低到高,在南部山地为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矮林,在桂中山地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在桂北山地为典型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被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植被的次生性质上,大部分地方已不存在原生植被,次生植被主要有灌草丛、灌丛、藤刺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据统计,天然植被有 5 个植被型组(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丛)、14 个植被型、301 个群系。14 个植被型是暖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次生季雨林、红树林、暖性竹林、热性竹林、暖性灌丛、热性灌丛、禾草草丛、蕨类草丛。暖性针叶林由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演变而来,是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较大的森林类型。

根据 2000 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清查统计资料,全自治区现有森林面积9819100 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41.49%,有各种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 59 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总面积1646400公顷,有林面积752000公顷,两者分别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00%和 3.20%。到 1992 年底,野生植物物种和珍稀种类,确认有维管束植物 288 科、1717 属、8354 种,仅次于云南省和四川省,居全国前列。在各类植物中,按用途分,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水果 12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 2426 种,野生淀粉植物 109 种,野生化工原料植物 210 种,野生纤维植物400 多种,野生芳香植物 156 种,栽培的果树约 700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37 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61 种,主要分布在 3 处,以弄岗自然保护区及十万大山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桂中地区以及以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桂北、桂东北地区。银杉被称为“活化石”,是一种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世界上仅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花坪林区、大瑶山林区以及重庆金佛山。

2)动物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脊椎动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类多,共发现野生陆栖脊椎动物 929 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 43.30%,海洋及淡水的鱼类 700 多种,占全国总数的 30.00% 以上。在这些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有 150 个,约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 44.50%。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26 种,占全国的 26.80%;二级保护的有 124 种,占全国的 51.70%。此外,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的动物有 82 种,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动物有 18 种。在兽类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10 种,二级保护的有 16 种(其中,灵长类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6 种,二级保护的有 3 种);鸟类资源的品种数约占全国总数的 45.00%,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9 种,二级保护的有 78 种;爬行、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4 种,属二级保护的有14 种;野生鱼类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3 种,二级保护的有 16 种。此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宽阔的滩涂和浅海地带还生长着大量浮游生物、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

3.北部湾水产资源

北部湾属高生物量海域,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有鱼类 500 多种、虾类 200 多种、头足类50 多种、蟹类 20 多种,此外还有种类繁多的贝类和其他海产动物及藻类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地区是北部湾的重要渔区,其浅海面积广阔,水质肥美,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以大风江口为界,东边浅海底质平坦,除了涠洲岛与北海间有分散岩礁外,其余大部分为沙质和沙泥质海底;以西多属泥质和沙泥质。良好的底质条件加上适宜的水温和入海河流携带大量的有机物及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这些浮游生物是鱼虾的主要饵料。浅海有主要经济鱼类 50 多种,资源量约 6900 吨;主要经济虾类 10 多种,资源量约 8000 吨;主要经济贝类有珍珠贝、日月贝、牡蛎、文蛤、毛蚶、栉江珧等,资源量约 38000 吨;主要经济蟹类有青蟹、梭子蟹等;主要藻类有江蓠、马尾藻等。沿海珍珠以马氏珍珠为主,著名南珠分布在北海营盘海域,及防城珍珠港、钦州三娘湾一带。涠洲岛、斜阳岛附近海域产鲍鱼。

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合浦营盘港—英罗港儒艮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等。涠洲岛珊瑚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珊瑚礁资源,也是北部湾沿岸珊瑚生长的北界,有 21 属、45 种珊瑚,资源宝贵。

4.旅游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分布广,洞穴众多且景观优美,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区域内峰林发育完美,是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据统计,溶洞约有 10 万个,在这些瑰丽多姿的溶洞里,石乳、石笋、石幔、石柱、石花、石莲、石林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而石灰岩峰林在桂东北、桂中、桂东南、桂西等地也随处可见;海拔高于 1500 米的山峰有数十座,山地景观气势磅礴,山体雄伟,林木葱郁,景色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适于科学考察、远足攀登;位于中越交界的归春河上游的德天瀑布闻名遐迩,其瀑面宽超过 100 米,高约 80 米,呈三叠状飞泻而下,水声轰鸣,势若奔马,非常壮观。其他著名的瀑布还有资源县的宝鼎瀑布、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冷水瀑布、靖西县的三叠岭瀑布、龙州县的响水瀑布、上思县的应天府瀑布等。在八桂大地上,泉流众多,分布广泛,冷、热、温、沸四泉均有;海岸线长达 1595 千米,岛屿众多,海水清澈,沙滩洁净平缓,滨海风光十分诱人,沿海城市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主要的滨海旅游景点有国家4A级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北海海底世界、山口红树林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泾”风景旅游区、麻蓝岛海洋生态旅游度假区、金滩京族风情旅游度假区、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合浦南国星岛湖旅游度假区、廉州城历史文化及古迹旅游区以及涠洲岛、斜阳岛旅游区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同时,也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成为自治区观光旅游业的一大特色。特别是近年来,注重对以桂林山水和百色大石围天坑群等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北海银滩、钦州三娘湾和防城港金滩为代表的滨海情韵,以大新德天跨国大瀑布和凭祥友谊关为代表的中越边关览胜,以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俗风情,以及以兴安灵渠、宁明花山壁画、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风采和红色旅游这 6 种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旅游的开发,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关于“湖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仲孙朝曦]投稿,不代表可乏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knfrlk.cn/kf/1797.html

(14)

文章推荐

  • 鸦葱的功效与作用

    网上有关“鸦葱的功效与作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鸦葱的功效与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今天给各位分享鸦葱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鸦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本

    2025年10月11日
    19300
  • 美缝剂、填充剂、白水泥:让地砖缝隙焕然一新

    网上有关“美缝剂、填充剂、白水泥:让地砖缝隙焕然一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美缝剂、填充剂、白水泥:让地砖缝隙焕然一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地砖缝隙脏乱是很多人的烦恼,但是现在有了美缝剂、填充剂和白水泥,这些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本

    2025年10月11日
    27309
  • 全球10大品牌身材管理器

    网上有关“全球10大品牌身材管理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全球10大品牌身材管理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身材管理器排名前十名的品牌1、璐比玛斯身材管理器好。可以达到改善皮肤松弛的现象,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丰胸和提臀的作用,并且还能达到

    2025年10月16日
    23303
  • 澳洲高中留学后如何上大学

    网上有关“澳洲高中留学后如何上大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澳洲高中留学后如何上大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因为澳洲教育体系格外迷人,很多计划或已经在澳洲读高中了的国际学生,或选择在结束高中学业后继续申请澳洲的大学。那么,已经在澳洲

    2025年10月16日
    19308
  • 陶壶怎么开壶方法

    网上有关“陶壶怎么开壶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陶壶怎么开壶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用清水、牙刷洗刷新壶表面的尘灰和壶内里的陶屑,切记不可使用任何洗涤剂和消毒剂。2、把壶放到平底锅的温水中,然后用小、中火把温水煮

    2025年10月16日
    18315
  • 嫁给比自己穷的男人会幸福吗?

    网上有关“嫁给比自己穷的男人会幸福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嫁给比自己穷的男人会幸福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现在很多女性在找老公的时候都会考虑对方的身家。这不是物质表现。毕竟也是为了婚后更好的生活。那么嫁给一个比自己穷的男人是

    2025年10月17日
    21313
  • 办暂住证需要房产证吗

    网上有关“办暂住证需要房产证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办暂住证需要房产证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办暂住证不需要房产证。办理暂住证需要的资料,具体如下:1、申请人身份证;2、房东房产证;3、房东身份证;4、房东租房许可证;5、租赁合

    2025年11月11日
    11307
  • 全国各省市地区县市名称_2

    网上有关“全国各省市地区县市名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全国各省市地区县市名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一、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二、省

    2025年11月12日
    13310
  • 从汕头潮南区到江西吉水县有多少公里走国道

    网上有关“从汕头潮南区到江西吉水县有多少公里走国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汕头潮南区到江西吉水县有多少公里走国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驾车路线:全程约680.2公里起点:潮南区1.潮南区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朝

    2025年11月14日
    8315
  • 白萝卜怎样吃避免性寒

    网上有关“白萝卜怎样吃避免性寒”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白萝卜怎样吃避免性寒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白萝卜怎样吃避免性寒白萝卜怎样吃避免性寒,生活中,白萝卜是冬天常用来炖肉的,白萝卜有驱寒的作

    2025年11月16日
    13303
  • 仓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网上有关“仓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仓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制定仓库作业规范,监测关键作业指标仓库管理人员接受作业规范培训后,根据关键作业指标,管理人员要观察培训效果是否达

    2025年11月16日
    12317
  • 梦见自己的亲人头上长草的预兆

    网上有关“梦见自己的亲人头上长草的预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梦见自己的亲人头上长草的预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梦见自己的亲人头上长草的预兆境遇坚固安泰,有下属之助力,地位、财产均安全,以木解消水火之相克,致成功,但若人地格有

    2025年11月17日
    931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仲孙朝曦的头像
    仲孙朝曦 2025年11月13日

    我是可乏号的签约作者“仲孙朝曦”

  • 仲孙朝曦
    仲孙朝曦 2025年11月1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湖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湖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 仲孙朝曦
    用户111310 2025年11月13日

    文章不错《湖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内容很有帮助